2011年3月27日 星期日

一本要趁健康時就讀的好書_生死謎藏

引用趙可式老師的序言:
要救病人,出發點一定是為了愛:家屬的親情之愛。
黃勝堅醫師天縱英才,在十多年前,某位病人的八十八歲老父跪地苦苦哀求:「求求你高抬貴手,放我兒子走吧..」之時,就覺悟到:愛他,該放手的時候,就放了他吧!

2011年3月26日 星期六

卡門,西班牙艷陽下,一段延宕百年的悲劇愛情依舊上演著

卡門,彷若西班牙熾熱耀眼的陽光,美艷,熱情,炙熱的溫度有著令人難以抗拒的吸引力--

2011年3月19日 星期六

瓜達拉哈拉1542年建城紀念碑 Monument depicting the founding of Guadalajara on the 14 of February 1542

這個紀念碑仔細看起來很耐人尋味,紀念碑中心是一顆帶著濃厚殺戮氣習的「屠殺樹(butchered tree)」,環繞著一群拿著武器和旗幟,騎在馬上的征服者,高舉十字架的牧師和跪著降服的印第安人(浮雕最左邊),大家共同開墾這塊龍舌蘭茂盛生長的肥沃土地。乍看下是象徵豐收和勝利的圖像,卻很難不去注意藏在其中,武力征服與宗教暴力的那一部份。
在瓜達拉哈拉,這樣充滿矛盾和諷刺的藝術作品,隨處可見。

攝影:黃智琴

2011年3月14日 星期一

羅馬尼亞_布拉索夫(Brasov)


布拉索夫是羅馬尼亞第二大城,位於羅馬尼亞的地理中心,距離羅馬尼亞的首都布加勒斯特160公里,這個古老的城鎮,擁有人口32萬。1211年由德國商人建立,是撒克遜人居住區。城內建築仍保有當年的風貌,牆上掛著燈籠,卵石路面彎曲迂迴,街道乾淨簡潔,部分建築兼融哥德式與羅馬式的風格。

黑教堂Biserica Neagră
黑教堂位於布拉索夫市中心地帶,是聞名全國的古建築,也是特西凡尼亞(Transylvania)地區的最大的後哥德式天主教堂,高65米,教堂初建於14世紀,直到15世紀初才完成,具有晚期哥特式建築風格。1689年由於遭到了哈布斯堡軍隊的攻擊,教堂被焚燬,石墻被煙熏黑。重建後,外墻仍呈焦炭色,“黑教堂”由此得名。
教堂內建於19世紀下半葉的大型管風琴,是羅馬尼亞境內最大的管弦樂器,共有4000根管弦;這架管風琴至今仍可使用。除此以外,還展示有一批非常珍貴的古代東方壁毯,精巧的手工令人歎為觀止。
老市政廳The Old City Hall
剛開始只是在這裡建了一座鐘塔,因為當時每個家庭都沒有時鐘,為了要提倡守時的觀念,由市政府出資蓋了這座高聳的鐘塔,隨著城市漸漸繁榮,因為要看時間的民眾增多,因此將鐘塔擴建成市府的辦公廳,方便服務市民。1420年再進行一次比較有規模的翻修後,當地的一些主要議事會議和市民會議也都在這裡舉辦了。這座老市政廳目前已經退休了,改當作布拉索夫歷史博物館使用。
圍繞著老市政廳的廣場稱為Piata Sfatului-斯法托露依廣場。廣場的中心是一棟有著深褐色屋頂的黃色建築,那就是這裡的老市政廳,也是這個城市的地標。整個斯法托露依廣場(一般都稱為老市政廳廣場比較好記)呈現三角形的形狀。廣場南邊的噴水池是當地居民散步、約會、休息、曬太陽、發呆和吃午餐便當的理想場所。有大批的鴿群聚集在這裡覓食,也是小朋友們餵食鴿群,追逐,騎腳踏車,或是增進親子關係的好地方..
    黑色教堂位置剛好在老市政廳廣場的西邊角落.因為是文化遺產的重要列管項目.因此內部禁止拍攝.所以沒有漂亮的照片來佐證,不過高達65公尺的鐘樓氣勢非凡,尤其鐘塔上的彩色磁磚尤其迷人。此外外牆除了正面以外,其他三面都有聖人的雕像圍繞,巧奪天工。至於市政廳內部,當時也是大門深鎖,正好得了空讓我們在群鴿飛舞的廣場上逗留,看看嘻戲的孩童、約會的男女、喝咖啡的聊天的市民,品味布拉索夫悠閒自在的風情。


撰文/攝影 黃智琴

2011年3月13日 星期日

喬治亞_俄羅斯友誼紀念碑

格魯吉夫斯基條約200週年紀念牆
(200th Anniversary Wall of Treaty of Georgievsk)

在喬治亞境內高加索山脈的軍功大道上,一道相當的突兀的圓形
水泥壁畫牆寂寞的矗立在青翠高原上,原本還以為是廢棄的運動場。

這面牆是1983年蘇聯統治時期由蘇聯出資,喬治亞的建築師與藝術家合力完成的。紀念俄羅斯帝國和喬治亞國王卡特利,卡赫季於1783年7月24日簽訂的和平條約,建在俄羅斯往返喬治亞必經的軍功大道上,別具意義。



那份和平條約大致內容是:「俄羅斯為喬治亞的保護國,將保證喬治亞領土完整,繼續維持喬治亞國王的統治權和外交權。喬治亞則放棄與波斯與土耳其等其他大國結盟的權利,每一個新的喬治亞君主將需要俄羅斯沙皇的確認和授銜」。


為這樣的「友好」關係所建立的紀念碑,如今孤零零地頽圮在荒堙蔓草間,似乎是它從建造開始就註定的宿命?

友誼紀念碑上描繪的主角是愛家愛子的喬治亞母親,左右分別有聖喬治屠龍,代表決心捍衛家園。喬治亞母親頭部左右有2個數字1783-1983代表喬治亞加盟蘇聯200周年。數字下方有2個教堂右邊是典型洋蔥頭式的俄羅斯正教派教堂,左邊是象徵三位一體的三進式喬治亞天主教堂。


其他的圖片大都是營造豐收與歡樂。


喬治亞1991年4月脫離蘇聯成為主權獨立的自主國,但是獨立成功後,她領土內的一些小國卻也想脫離喬治亞獨立,媳婦熬成婆,喬治亞卻不能容忍這些小國的悖離, 2008年其中一個小國南奧塞提亞宣布獨立,喬治亞也不掂掂自己的斤兩,就揮兵北上要去教訓人家,正好中了俄羅斯的圈套,俄羅斯遂假聲援南奧塞提亞之名,堂而皇之進駐南奧塞提亞,然後一路向南打進喬治亞。俄羅斯出兵攻打喬治亞,坦克大砲就是行經這條軍功大道而幾乎兵臨城下,離首都僅60公里之遙,若非西方國家強力斡旋,也許喬治亞共和國已經滅頂。
當時俄羅斯的部隊,或許也曾在這座紀念碑旁打尖休息?


紀念碑背後的雪白山頭就是高加索山脈的主峰標高5033公尺的卡茲別克山。
撰文/攝影 黃智琴

羅馬尼亞-布加勒斯特-人民宮殿


布加勒斯特-人民宮殿(Palace of Parliament)是世界第二大建築,建於1984年,坐落在市中心的一個小山坡上,對照原始建築藍圖而言,到現在還不能算是真正完工,但站在廣場上,可清楚感受到整棟建築的宏大壯麗與霸氣。

內部房間數僅次於五角大廈,目前做為羅馬尼亞國會大廈使用,部分走廊展掛藝術品,結合了人文藝術之後,即使政治掛帥的國會大廈再嚴肅僵硬,也不免柔和可親許多。

這裏曾是布加勒斯特公眾議會會址。1984年當時的羅馬尼亞領導人西奧塞古下令重建,要蓋成僅次於美國五角大廈的世界第二龐大建築物,規畫為占地33萬平方公尺,地上12層地下4層樓,3,100個房間,可算是西奧塞古一生中最為人垢病的傑作,總之到現在,還有10%的工程尚未完成。
1984年,當時已執政 20年的總書記西奧賽古 (Ceausescu),為了彰顯社會主義的偉大”以及他個人及共產黨對羅馬尼亞人民的貢獻,決定剷平布加勒斯特近六分之一的市區,蓋一座全國最大的建築,建築前方則建了個最寬的大道。

這棟龐大的建築,將可以容得下中央黨部,總統府,各大行政部門,甚至最高法院。他將此建築稱為『人民大會堂』(Casa Poporului)『人民大會堂』花了羅馬尼亞 33億歐元。動用了 600 個建築師及2萬個工人。夜以繼日,不眠不休的24小時趕工,終於在 5 年之內完城外部建築。


興建『人民大會堂』的這五年期間,羅馬尼亞民生凋零,經濟不振。工廠關閉,醫院裡沒有藥品,可以逃的人民都逃往西歐。

人民積怨終於在 1989年達到最高點,這一年從一位匈牙利教士被捕開始,隨即蔓延全國,耶誕節前夕成千上萬的羅馬尼亞人,走上街頭來到獨立廣場,高喊打倒西奧賽古,而西奧賽古也採取了最為血腥的軍事鎮壓作為反擊,1200人死在這片廣場上。
19891225就在耶誕日當天,獨裁者西奧賽古,與妻子被逮捕,並在聖誕節當天被槍決。 共產制度一夕被推翻,羅馬尼亞邁向民主。


如今在周邊的建築物上,還看得到彈孔的痕跡而西奧賽古一直到死,都還來不及看到自己創造的曠世巨作
撰文/攝影 黃智琴

2011年3月12日 星期六

保加利亞_加博波/幽默博物館

GABROVO-HOUSE OF HUMOUR AND SATIRE

外觀看起來毫不起眼的「幽默與嘲諷之屋」博物館,成立於197241日愚人節,是一間相當獨特的展覽館,展出全世界各種特殊有趣的文化風俗,博物館的前身是一間皮革工廠,原本只有收藏當地一些有趣的民俗文物,後來擴大收藏,而加博波也因這間博物館而被封為保加利亞的幽默之都。
「因為有歡笑,世界才能生存」是這間博物館的座右銘,他們把幽當成一項嚴肅的事業來經營。博物館的主題故事是一隻短尾貓,也是這個城市的象徵,這個地方自古以來就很貧窮,在漫長而酷寒的冬天,為了不讓屋子裡的暖氣漏出室外,主人們通常把家裡養的貓尾巴剪短,免得貓尾巴太長,進出時會拉長開門的時間,而讓暖氣跑出去太多。


另外還展出一些很特別的咖啡杯和酒杯等,將留客和送客的技巧蘊涵其中,針對不同的客人,給不同的杯子,有的還可以掩飾主人家的困窘,比方說鋸齒狀的杯子給很討厭的客人使用,有杯子很大,但杯底很厚,裝滿了也喝不到一口的啤酒杯是專門給喜歡貪小便宜的客人使用,半圓形的咖啡杯是專給一次2個客人同時上門專用每個參觀者都會發出會心的微笑

博物館各樓層有各種不同風格的展出,兼具歡笑、幽默藝術和休閒娛樂的功能


撰文/攝影 黃智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