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7月21日 星期六

伊斯坦堡-耶尼清真寺 Yeni Camii, Istanbul

耶尼清真寺(Yeni Camii,或New Mosque

耶尼的土耳其文意思是--其實他一點都不新。起造時間甚至比藍色清真寺還要早,但是完工時間確實落後藍色清真寺多年。因此相對之後就比較-
耶尼清真寺位置在加拉塔橋南端,緊臨著賣香料和亁果的埃及市場,非常顯眼。清真寺的迴廊下到處都是人群,可是參加膜拜的信徒清一色是男士,至於原因,也問不出個所以然。

耶尼清真寺從1597年開始建造,是鄂圖曼帝國蘇丹-穆罕默德三世為他的的母后莎菲婭(Safiye)而建,但在穆罕默德三世去世後,工程就蓋蓋停停,一直到1663年,換成由穆罕默德四世的母后主導下才得以完工。這座清真寺雖然稱不上是鄂圖曼帝國建築的經典之作,卻仍內蘊著皇室的高貴氣質。

清真寺外圍永遠聚集著數以千計的鴿子,和販賣鳥飼料給觀光客的攤販。當鴿群在陽光下展翅飛起時,雖然美得像圖畫一般浪漫,可是大部分的團員因為擔心牠們留下紀念品在身上,只敢遠遠欣賞。


我們參觀伊斯坦堡的時間,正好是伊斯蘭教齋戒月的第一天,從那一天開始,有一整個月的時間,伊斯蘭信徒得在日落以後到日出之前才能進食,說是為了體認人飢己飢的教義,而當天傍晚時行車再次經過耶尼清真寺旁邊的時候,真的看到大批排隊領取食物的的人群,這又有一種說法,那些提供食物的信徒是做功徳而排隊領取食物的信徒,是分享施食者福報的喜悅。


撰文/攝影 黃智琴

 

2012年7月20日 星期五

伊斯坦堡-香料市場(Spice Bazaar)與大市集 (Grand Bazaar)

伊斯坦堡-香料市場(Spice Bazaar)又稱為埃及市集(Egyptian Bazaar) ..對喜歡買民俗特產,又懂得殺價的人來說,土耳其是個購物天堂,特別是伊斯坦堡的香料市場(Spice Bazaar)。

香料市場以出售香料為主,此外還販賣各種水果、乾貨、乳酪、蜂蜜等生活食材。土耳其語的含義是『埃及』,當初之所以命名為埃及市場,是因為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統治埃及當時,利用由開羅所課徵到的香料貿易稅,建築了這座香料市場,所以命名為埃及市場。此地因為靠近碼頭,也是鄂圖曼帝國時期來自埃及的商賈聚集的地方,兜售著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周邊各國的商品。其中主要的便是香料,當時這裡是整個中東最大的香料集散地。
    香料市場雖然外貌並不起眼,市場內琳琅滿目的貨色,混雜著神秘的中東氣息,高聳的拱頂下迴響著異國語調的叫賣聲,無論是聲響、氣味,還是景象,都讓人感覺身處東方與西方、古代與現代交錯相融的情境裡,忍不住閉上眼睛,去嗅聞伊斯坦堡的古老氣息。

大市集 (Grand Bazaar) 土耳其語意思就是有頂的市集。伊斯坦堡室內大市集的歷史,可追溯至 1460 年,由當時的蘇丹穆罕默德二世下令興建,於 1461 年完成。由於當時穆罕默德二世剛剛攻佔君士坦丁堡,興建室內大市集就成為伊斯坦堡城市建設的一部分。

究竟大市集有多大?據聞內裏街道達二十多條、出口也有二十多個,難怪不少當地人也叮囑小心在市集內迷路。室內大市集內有各式各樣的店舖,從金飾店、紀念品店、服裝店、鐘錶店以至食店都一應俱全。跨國旅行又怎可錯過迷走歷史超過五百年,店舖超過五千家的大市集朝聖呢!

最後我要說句實話,現在土耳其的物價比起上次5年前來拜訪時的物價,上漲真的有夠大。
文章/照片黃智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