布加勒斯特-人民宮殿(Palace of Parliament)是世界第二大建築,建於1984年,坐落在市中心的一個小山坡上,對照原始建築藍圖而言,到現在還不能算是真正完工,但站在廣場上,可清楚感受到整棟建築的宏大壯麗與霸氣。
這裏曾是布加勒斯特「公眾議會」會址。1984年當時的羅馬尼亞領導人西奧塞古下令重建,要蓋成僅次於美國五角大廈的世界第二龐大建築物,規畫為占地33萬平方公尺,地上12層地下4層樓,3,100個房間,可算是西奧塞古一生中最為人垢病的傑作,總之到現在,還有10%的工程尚未完成。
1984年,當時已執政 20年的總書記西奧賽古 (Ceausescu),為了彰顯「社會主義的偉大”以及他個人及共產黨「對羅馬尼亞人民的貢獻」,決定剷平布加勒斯特近六分之一的市區,蓋一座全國最大的建築,建築前方則建了個最寬的大道。這棟龐大的建築,將可以容得下中央黨部,總統府,各大行政部門,甚至最高法院。他將此建築稱為『人民大會堂』(Casa Poporului)『人民大會堂』花了羅馬尼亞 33億歐元。動用了 600 個建築師及2萬個工人。夜以繼日,不眠不休的24小時趕工,終於在 5 年之內完城外部建築。
興建『人民大會堂』的這五年期間,羅馬尼亞民生凋零,經濟不振。工廠關閉,醫院裡沒有藥品,可以逃的人民都逃往西歐。
人民積怨終於在 1989年達到最高點,這一年從一位匈牙利教士被捕開始,隨即蔓延全國,耶誕節前夕,成千上萬的羅馬尼亞人,走上街頭來到獨立廣場,高喊打倒西奧賽古,而西奧賽古也採取了最為血腥的軍事鎮壓作為反擊,1200人死在這片廣場上。
1989年12月25日,就在耶誕日當天,獨裁者西奧賽古,與妻子被逮捕,並在聖誕節當天被槍決。 共產制度一夕被推翻,羅馬尼亞邁向民主。
如今在周邊的建築物上,還看得到彈孔的痕跡。而西奧賽古一直到死,都還來不及看到自己創造的曠世巨作。
撰文/攝影 黃智琴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